技术文献
如何判断润滑脂是否变质
观察润滑脂是否变质,主要通过外观、质地、气味、性能变化等直观方法进行判断。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步骤和判断标准:
1. 外观检查
(1)颜色变化
正常:新润滑脂通常呈均匀的黄色、白色或浅棕色(因类型不同而异)。
变质迹象:
颜色明显变深(如发黑、深褐色),表明氧化严重。
(2)分油(油皂分离)
正常:轻微分油(表面少量油渗出)是正常现象,尤其是储存时间较长时。
变质迹象:
大量基础油析出(上层清澈油层,下层干硬稠化剂)。
分油后无法通过搅拌恢复均匀状态。
(3)干裂或结块
变质迹象:
表面干燥、龟裂(如钙基脂吸水后硬化)。
形成硬块或颗粒状(稠化剂降解或氧化导致)。
2. 质地检查
(1)触摸测试
正常:质地均匀,细腻光滑(如黄油状)。
变质迹象:
砂粒感:混入金属屑、灰尘或稠化剂分解。
发黏或拉丝:氧化后形成胶状物。
过稀或过稠:剪切稳定性下降(高温或机械剪切导致)。
(2)涂抹测试
取少量润滑脂用手指涂抹:
若难以推开或明显粗糙,已失效。
若能均匀附着金属表面,仍可使用。
3. 气味检查
正常:轻微油脂味(无刺激性气味)。
变质迹象:
酸败味:基础油氧化产生酸性物质。
焦糊味:高温碳化(常见于高温工况后)。
霉味:潮湿环境微生物污染(罕见)。
4. 性能简易测试
(1)加热观察法
取少量润滑脂加热至60~80℃(如用金属勺小火加热):
正常:轻微变软,无明显分油。
变质:迅速分油或变稀(热稳定性差)。
(2)滴点测试(粗略判断)
加热至润滑脂开始滴落:
若滴点远低于标称值(如锂基脂滴点应>180℃),可能已变质。
(3)铜片腐蚀测试(需谨慎)
将铜片埋入润滑脂中,24小时后观察:
铜片变绿或黑,表明腐蚀性物质生成(需更换)。
6. 注意事项
储存影响:未开封润滑脂变质通常因长期高温或潮湿;开封后需密封防尘。
混合风险:不同润滑脂混合会加速变质,更换前必须彻底清理旧脂。
设备反馈:若设备出现异常噪音、发热或磨损,可能是润滑脂失效的间接信号。
何时必须更换?
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需更换:
颜色、气味、质地明显异常。
分油量>5%~10%且无法搅拌均匀。
润滑部位温度异常升高或噪音增大。
通过定期检查(建议每3~6个月一次),可及时发现问题,避免设备损坏。对于关键设备,建议委托实验室检测锥入度、滴点等指标。
上一篇:一个中型钢厂的高温润滑脂年使用量
下一篇:没有了